《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是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攻坚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加均衡、更高水平迈进的牵引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对“十三五”时期我省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总体要求
(一)“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省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进以“411”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我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规模明显扩大,累计完成投资288万亿元,占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84%,较“十一五”时期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占455%,产业投资比重占216%;投资重点更加突出,重点投向发展平台、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发展设施、城乡功能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领域。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省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带动性强的特大产业项目不多,投资额百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偏少,对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不强;二是对区域投资整体布局引导不够,在项目整体谋划和布局、招商引资管理上缺乏统筹安排,导致空间分布散乱、集聚度不高;三是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力度不足,“项目等指标”“指标等项目”矛盾并存,相对平均的要素配置方式使得大项目、好项目难以及时落地实施。
(二)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六大短板,突出高质量、均衡性,谋划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大力推动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促进投资合理、高效、可持续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浙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地位。
(三)基本原则。
——突出五大发展理念。聚焦转型发展,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坚持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四大都市区和“小县大城”三大空间结构优化战略;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坚持开放发展,着重打造重大开放平台;坚持共享发展,全面增进人民福祉。
——突出全面补齐短板。全面查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和薄弱环节,坚持靶向治疗、精准发力,通过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着重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发展短板,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以及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短板。
——突出结构布局优化。根据发展新要求,适度提高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占比,提高社会资本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比重,不断优化重大建设项目结构。注重重大建设项目差异协同布局,发挥好省级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区域协作共建。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更合理、更高效的重大建设项目布局。
——突出积极主动谋划。立足时代背景和形势任务,突出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的前瞻性,强化主动系统谋划。注重项目能级、领域创新,积极谋划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重大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分区域、分时序精准实施。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推进重大建设项目599个,力争完成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536万亿元,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分类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到2020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8%左右。重点打造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以及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一批科创中心和科技城,创建若干个国家级高新园区。高标准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平台。
——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到2020年,全省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500公里,其中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25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亿吨,新增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150公里,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400万人次,建成丽水、嘉兴运输机场,新增综合客运枢纽8个,努力打造省会至各设区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
——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前列。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信息经济、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省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以上,建设2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县、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100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
——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城市和重点镇所在防洪闭合圈全封闭,90%的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一源一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8%。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30万立方米/日,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28万吨/日以上,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设区市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400万千瓦,天然气接收能力达到1000万吨。
——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品质显著提升。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和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均超过95%,城乡供水、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0万人,新增城镇保障性安居房333万套,实现扶贫异地搬迁20万人。全省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599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按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预备项目”两类,其中实施项目522个,总投资约779万亿元,“十三五”计划投资约536万亿元;预备项目77个,总投资6503亿元。
围绕补齐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根本性、关键性短板要求,实施项目主要分为创新发展、交通设施、产业转型、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五大领域。
(一)创新发展领域。
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重点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特色小镇、各类众创平台等项目建设。围绕科创平台、开放平台、重大科技专项、省级特色小镇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35个,“十三五”计划投资6771亿元,其中创新平台投资842亿元、开放平台投资694亿元、重大科技专项投资185亿元、省级特色小镇和众创平台投资5050亿元。
1.创新平台。全力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支持宁波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已建高新园区的发展水平,推动杭州滨江、宁波国家高新区创建一流高科技园区,支持金华、舟山和台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支持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转型创建高新园区。加快杭州西溪谷、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和舟山海洋科技城建设,支持温州、金华、台州规划建设科技城。在高新园区和科技城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小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到2020年,实现工业强县和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园区全覆盖。
2.开放平台。突出开放引领,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部署,在对外开放前沿地区和优势领域,着力谋划打造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重点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梅山新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等。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实施中意(宁波)生态园、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中韩(温州)经济合作园、中澳(舟山)现代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
3.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科技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示范应用等3个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先发优势。重点聚焦网络空间安全主动防御、大数据计算、传感材料与器件等7个领域的科技基础研究;石墨烯应用及高性能产品、新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及高端芯片、3D打印技术材料及控制部件、智能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部件等15个领域的科技攻关;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在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材料基因组技术在能源材料、新药创制、高性能催化材料等方面,大数据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业制造、农业和交通等行业共8个方面的科技示范应用。
4.省级特色小镇及众创平台。注重科学规划布局,着力建设余杭梦想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等100个左右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省级特色小镇,打造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着力建成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平台。
(二)交通设施领域。
围绕构建“三纵四横、对角贯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统筹谋划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重大建设项目,努力打造省会至各设区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和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全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围绕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1个,“十三五”计划投资10554亿元,其中铁路和轨道交通投资6062亿元、公路投资3612亿元、水运投资660亿元、机场投资220亿元。
1.铁路和轨道交通。深入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加快推进省际省域干线铁路、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投入5000多亿元,轨道交通营运总里程达4000公里以上,建成投产杭绍台铁路、杭温高铁、九景衢铁路、杭黄铁路等3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支撑强化杭州、宁波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沪昆、沿海2个国家级高铁主通道,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重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建设,完善提升杭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温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内部通勤效率。加快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重点实施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浙中城市群和温台城市群城际铁路工程。加快全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推进杭州城西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宁波综合客运枢纽等项目,到2020年,全省综合客运枢纽数量达到18个以上。
2.公路。紧扣重要疏港路、省际“断头路”、国高扩容路、省内联网路抓公路建设,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续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绕城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等项目,新建临金高速、杭绍台高速、千黄高速等公路工程,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投入2000亿元,建成普通国省道2000公里,开工建设普通国省道2000公里以上,实现普通国省道全面覆盖县级节点和省级中心镇。
3.水运。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现代港口经济圈发展新格局。重点加快宁波舟山港梅山、大榭、金塘、衢山、岱山、洋山、六横等港区建设,有序推进温州港乐清湾港区、嘉兴港独山港区、台州港头门港区等重点港区开发。谋划研究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温州港开发、台州湾综合开发等项目。积极推动江海河联运航道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主攻京杭大运河杭州二通道和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两大节点,加快建设浙西南与航运开发相配套的港区和浙北浙东规模化集约化港区。
4.机场。紧扣运输机场合理布局和通用航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抓机场发展。加快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率先成为全国拥有3个千万级机场的省份。加快义乌、舟山支线机场扩容提升,新建丽水、嘉兴机场并力争投入使用,提高运输机场保障能力。加快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宁海、德清等一、二类通用机场建设,着力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实现民航大省向民航强省跨越。
(三)产业转型领域。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及“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一批七大万亿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大建设项目,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联网跨界融合、产城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浙江现代产业新体系。围绕七大万亿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石化产业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273个,“十三五”计划投资19032亿元,其中七大万亿产业投资12316亿元、其他产业投资6716亿元。
1.七大万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节能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等七大万亿级产业,引导高端要素有效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大产业基地。
(1)信息经济。立足我省互联网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比较优势,聚焦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领域,加快全省新一代通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打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
——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围绕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的目标,加快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浙江(丽水)农村电子商务实验区等建设。培育下城跨贸小镇、金东菜鸟电商小镇等平台,推进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基地、宁波电子商务总部企业集聚区、温州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云计算和大数据。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重点培育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平台,推进上海斐讯浙江省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湖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中航北斗微电子信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以公共数据整合、共享、开放为切入点,加快实施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示范、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示范、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示范、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示范等重大工程,促进全省大数据发展,推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
——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围绕培育现代通信和信息机电“双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的目标,重点建设杭州国际传感器产业园等平台,推进海康威视安防产业基地、大华智慧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
——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按照建设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温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园、金华信息经济产业园等平台,重点推进士兰微集成电路、铠嘉电脑配件、东尼电子等重大建设项目。
(2)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汽车、航空和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促进我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围绕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和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的目标,重点建设萧山机器人小镇、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平台,推进杭州娃哈哈机器人、湖州优必选科技机器人、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杭州格力智能电器产业园等重大建设项目。
——汽车。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整车生产提档升级,强化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突破国外行业垄断,实施路桥沃尔沃小镇、宁波上海大众、广汽杭州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紧盯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长兴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平台,推进万向、吉利、恩驰、新吉奥等一批项目,谋划引进国际高端电动汽车厂商来我省设厂。
——航空和轨道交通装备。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和国内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发展目标,重点推进舟山波音飞机亚太交付中心、台州无人机生产基地、宁波市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温州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项目。抢抓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宁波南车产业基地、温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园、台州中车轨道交通机车制造及维修基地等项目。
——新材料。围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依托宁波杭州湾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园、衢州氟硅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快巨化氟材料、桐昆差别化纤维等项目实施。
(3)健康。聚焦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一批知名品牌和一批产业集群,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健康养老。围绕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磐安县浙中健康服务业园等健康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桐庐县健康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丽水华东绿谷养生养老城等新平台,推进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桐庐健康城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围绕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的目标,重点依托余杭生物医药高新区、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绍兴现代医药高新技术园区、金华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加快推进海正药业、华东医药等重大建设项目。
(4)节能环保。围绕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化与综合应用基地、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目标,重点建设嘉兴秀洲光伏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诸暨环保装备产业基地、衢州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基地等平台,加快推进海盐中国核电城、义乌华灿光电等重大建设项目。
(5)旅游。围绕建设更加发达的旅游经济区和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引导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合理布局和规范发展,重点实施旅游新“十百千”工程、旅游万亿投资工程、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嘉兴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杭氧杭锅国际旅游综合体等重大建设项目。
(6)时尚。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和国内领先时尚产业基地的目标,聚焦时尚服装服饰、时尚皮革制品、时尚家居用品、珠宝首饰与化妆品、时尚消费电子产业等领域,重点建设余杭艺尚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等平台,加快推进诸暨袜业科技创业园、健盛高端袜业项目、海宁时尚产业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
(7)金融。围绕培育金融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着力构建五大金融产业、四大金融平台、三大区域金融布局的大金融产业格局,打造金融改革示范省、金融集聚创新地和金融生态安全区,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台州小微金融综合试验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宁波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等重大改革,打造金融特色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基地,实施杭州江河汇城市综合体、湖州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2.其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提升,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1)文化创意。围绕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目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文化小镇、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街区等文化产业重点区域建设,实施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创新集聚区等重大建设项目。
(2)现代农业。围绕农、林、渔、牧等领域,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创新,加快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定海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华东药用植物园等重大建设项目。
(3)绿色石化。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绿色石化基地的发展目标,优化临港绿色石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石化产品升级。实施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镇海炼化、海越二期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4)商贸和物流。围绕城市品质生活需要和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要求,积极推进各设区市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杭州国际商贸城、台州商贸园区等重大建设项目,把我省建设成全国商贸流通强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交通枢纽优势,以物流企业集聚、物流功能集成、物流用地集约、物流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全省物流园区布局,加快推进综合性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建设,实施全省物流园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强化我省物流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生态环境领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绝不把污泥浊水和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制定实施美丽浙江建设行动,着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围绕清洁能源、治水治气治土、生态环境修复、绿色低碳循环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70个,“十三五”计划投资8969亿元,其中清洁能源投资4578亿元、治水治气治土投资2670亿元、生态环境修复投资1396亿元、绿色低碳循环投资325亿元。
1.清洁能源。围绕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根据“五基地四张网一中心”布局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推进新能源倍增、传统能源提升、智慧能源创新等三大工程,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全面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我省能源保障能力。
(1)光伏发电。实施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大力发展屋顶光伏,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农光、渔光互补的光伏电站。力争到2020年建成100万户家庭屋顶光伏,光伏发电装机争取达到800万千瓦左右。
(2)风电。推动建成一批示范性海上风电项目,加快实施已纳入全国海上风电开发方案的项目,重点建设象山国电1号海上风电、舟山普陀6号二区、嘉兴1号等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年,风电规模争取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3)核电。加快建成三门核电一期,开工建设三门核电二期、三期和浙江三澳核电,基本完成象山金七门核电前期工作,开展海岛核电研究,力争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达到900万千瓦左右。
(4)水电。有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重点推进安吉长龙、宁海、缙云、磐安、衢江等抽水蓄能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省抽水蓄能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左右。进一步发展水电,在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启动瓯江流域的大溪和小溪干流、浙闽交界的交溪流域等水电开发,大力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到2020年全省水电装机达到700万千瓦。
(5)清洁煤电。全面完成全省在役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以及热电联产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升级改造,实现生产运行及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全流程集中监控和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全省清洁煤电占煤电装机比重达到90%左右。
(6)电网。建成宁东至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扩建浙北1000千伏变电站主变,形成“两直两交”特高压网架。到2020年,全省220千伏以上变电线路长度达到35000公里左右。同步推进配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7)石油。实施千万石油储备工程,建设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扩建工程、宁波算山油品储运销售基地等项目,建成甬台温、龙游—常山、诸暨—桐庐、绍杭成品油管道,新增成品油管道600公里以上。
(8)天然气。实施千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储运工程,建成舟山LNG、宁波LNG二期、温州LNG接收站、台州LNG接收站以及省级管网调峰LNG接收站项目,全省LNG接收能力达到1000万吨左右。建成甬台温、金丽温、西北干线等输气管道,实施全省天然气县县通专项行动计划,全省县域天然气管网通达率达到95%以上。
2.治水治土治气。围绕治水、治土、治气,分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1)治水。以“五水共治”实现“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的变化”为目标,把“五原扩排”“百河综治(万河清淤)”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水利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沿海五大平原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和重点流域、主要污染河段以及平原河网的综合整治,全面消除污泥浊水。实施“六江固堤”“十库蓄水”“十区围垦”“千塘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到2020年,全省新增强排能力2000立方米/秒,加固干堤圩堤海塘1600公里,加固水库山塘3000余座,新增水库总库容5亿立方米。
(2)治土。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村河沟池塘综合整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切实防控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积极有序推进全省土壤综合治理,实施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等重大建设项目。到2020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完成治理农村河沟5000公里,基本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确保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稳定。
(3)治气。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城市扬尘和烟尘治理、农村废气治理。
3.生态环境修复。聚焦浙西南山区和浙东沿海,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重点河口、河湖滨岸、海湾及海岸带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保护。重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全省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围绕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整扩围工作,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快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处理建制村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90%的建制村,推进村庄绿化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重点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4.绿色低碳循环。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推进重点行业、区域的污染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城市公共绿地与绿道网建设,重点实施全省电力企业减排升级改造工程、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等重大建设项目。
(五)公共服务领域。
着力补齐我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标准偏低、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主要短板。围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安排重大建设项目63个,“十三五”计划投资8231亿元,其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3014亿元、教育投资351亿元、医疗卫生投资225亿元、体育投资352亿元、公共文化投资344亿元、住房保障投资3620亿元、社会福利投资325亿元。
1.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围绕市政道路、给排水、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着力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八大引调工程”、杭州市供配水管网工程、嘉兴市分质供水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提高全省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镇水厂、给排水管网建设,全省新建和改造水厂660万立方米/日。加快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重点推进嘉兴市、宁波市等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并积极扩大海绵城市试点范围。重点推进杭州国家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谋划扩大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范围。
2.教育。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为主要目标,围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等领域,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工程;组织实施省重点建设高校计划、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支持建设西湖大学、浙江工程师学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提升职教融合能力;建设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学习网络,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实施全省基础教育重点县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我省的合作项目等。
3.医疗卫生。以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为总目标,以预防为主、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为总方针,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重点,在省市县乡各级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保障全民健康。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联网、资源共享。加强中医药事业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重点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调整布局、医疗专科优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公共卫生完善等重大建设项目。
4.文化。以努力建成文化强省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领域,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重点文艺院校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浙江文化标识建筑;完善全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覆盖全省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与保护,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重点实施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省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
5.体育。抓住杭州举办亚运会等机遇,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手抓”,大力推进全省公共体育服务惠民工程、体育产业促进计划、足球改革振兴计划、竞技体育争光计划和游泳普及提升计划,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和建设,加快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实施亚运会场馆设施及亚运村项目、宁波奥体中心体育馆(一期)等重大建设项目。
6.住房保障。着力推进全省重点城市棚户区改造,推进公共租赁房(含廉租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争改造棚户区40万套(户),保障家庭6万户。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房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面达到25%左右,完成农房改造建设100万户。
7.社会福利及应急体系。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完善防灾减灾等应急设施。重点实施浙江民政康复中心异地迁建、全省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重大建设项目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和衔接。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省市县三级垂直协调机制和分领域协调机制,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完成。落实省重大建设项目前期推进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交通运输、水利等项目行业管理部门和省经信、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建设、林业、海洋与渔业等要素保障和项目审批部门,定期会商,合力破解重大建设项目前期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省级层面对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引导,强化全省主导产业的招商指导,统筹优化要素配置,防止地方过度竞争。各地要编制本地区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连贯性。
(二)强化责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作为推进省重大建设项目的牵头部门,每年编制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并将年度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年度重大建设项目推进情况纳入省对各市、县(市、区)考核。省级有关部门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工作情况纳入省政府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大对省重大建设项目的要素保障力度。省级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归口指导服务,并落实好本行业、本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推进任务。建立完善季度监测、半年督查、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形成同心同力抓重大建设项目的工作合力。
(三)加强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优先保障省级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对省审批的交通、能源、水利项目实行“戴帽”下达土地指标,对省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事后奖励的用地保障政策,切实推动一批“大、好、高”项目落地。加强资金要素保障,加大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争取力度。加强协调服务和推进机制建设,围绕培育储备类项目,要加大浙商回归、央企对接、外资引进工作力度,落实好投资主体、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力争尽早完成前期工作;围绕新开工类项目,要加快审批(核准、备案)进度,逐项落实建设条件,力争早落地早见效;围绕在建类项目,要加强施工建设协调服务,确保顺利推进;围绕建成投产项目,要建立问题交办、限时办结、结果专报制度,深入一线破解征地拆迁难、交叉施工难等突出问题,力争尽早竣工。建立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即报即批。
(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管理方式,推动投资向投融资转变。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省政府产业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省市县统一的项目基础数据库和纵向横向贯通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联动监管,大力促进投资便利化。
附件(见附件下载):1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项目汇总表(实施类)
2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项目表(实施类)
3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项目表(预备类)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