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 2
(一)区域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二、土地整治潜力 6
(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6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7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 7
(四)土地复垦潜力 8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8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总体目标 10
(四)主要调控指标 10
四、任务安排 11
(一)土地整治总体要求 11
(二)农用地整治 11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 11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 11
(五)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11
(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项目 12
(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12
五、项目安排 13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标准 13
(二)项目安排 13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 15
(一)投资估算 15
(二)筹资分析 16
(三)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9
(一)法律法规保障措施 19
(二)行政保障措施 19
(三)经济保障措施 20
(四)技术保障措施 21
八、附表 22
九、附图 27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
二O一八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背景 2
(一)区域概况 2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二、土地整治潜力 6
(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6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7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 7
(四)土地复垦潜力 8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8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总体目标 10
(四)主要调控指标 10
四、任务安排 11
(一)土地整治总体要求 11
(二)农用地整治 11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 11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 11
(五)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11
(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项目 12
(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12
五、项目安排 13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标准 13
(二)项目安排 13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 15
(一)投资估算 15
(二)筹资分析 16
(三)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9
(一)法律法规保障措施 19
(二)行政保障措施 19
(三)经济保障措施 20
(四)技术保障措施 21
八、附表 22
九、附图 27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实现国家“十三五”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战略目标。对白银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出统筹安排,有效控制区域土地整治的规模和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最终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目的;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关于开展“十三五”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国土资耕发[2017]44号)等有关土地整治的政策文件,以及《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和《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白银区土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白银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环节,是深化和实施《白银市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规划范围:白银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共包括3镇(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2乡(强湾乡、武川乡),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概况
白银区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3°53′24″~104°24′55″,北纬36°14′38″~36°47′29″之间,东与靖远县接壤,西与皋兰县相连,北与景泰县毗邻,南与榆中县隔河相望,东西宽28.60千米,南北长48.00千米,是白银市政府所在地。包兰铁路、白宝铁路在区内交汇,京藏高速公路、国道109线、白景公路、白靖公路纵横贯穿,交通便利。
2、自然环境概况
区内四周环山,丘陵起伏,地形属陇中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420米~226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种:西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和南部河谷川台盆地。
白银区地处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9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2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6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2559.8时,日照百分率为58%,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0.9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191天,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毫米,干旱多风是区域内的主要气候特征。
黄河是境内最大的地表水资源,流经水川、四龙两镇,流量为10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1.1亿立方米,为发展灌溉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的工农渠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引水量3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667公顷;“引大入武”水利工程,引水量1.3立方米/秒~1.7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000公顷。
3、社会经济状况
全区现辖3镇2乡,分别为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武川乡和强湾乡,有人民路、工农路、四龙路、公园路、纺织路5个街道办事处,45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35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全区总人口28.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万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1.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4.70%;第二产业增加值98.07亿元,增长6.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10亿元,增长8.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974元,比上年增长6.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3:51.13:45.94。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5.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6.06元,比上年增长16.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90元,比上年增长12.0%。
2015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0.73万公顷,(其中,粮播面积0.5万公顷),粮食总量2.4万吨。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现状
白银区2015年土地总面积为132658.89公顷。
耕地面积12832.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7%,其中:旱地面积为6280.0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94%;水浇地面积为6545.7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1.01%;水田面积为6.8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05%。
园地面积484.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7%,全部为果园。
林地面积1160.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8%。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46.8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4.34%;灌木林地面积为19.8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1.71%;其他林地面积为394.1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3.95%。
草地面积10371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19%。主要为其他草地,面积为103719.26公顷;少量为人工牧草地,面积为0.47公顷。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47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0%。其中:城市面积为5637.73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53.80%;建制镇面积为145.67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1.39%;村庄面积为2119.15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0.22%;采矿用地面积为2223.30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1.2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为352.92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3.37%。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78.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4%。公路用地面积为341.61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59.09%;铁路用地面积为236.53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40.9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00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6%。河流水面面积为427.7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42.65%;水库水面面积为57.4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5.73%;坑塘水面面积为206.4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20.58%;内陆滩涂面积为130.48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13.01%;沟渠面积为8.5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0.85%;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172.32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17.18%。
其他土地面积为2401.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主要为裸地,面积为2155.9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9.78%;设施农用地面积为150.9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6.29%;盐碱地面积94.3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3.93%。
2、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利用率低
白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1982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32%。主要原因是干旱少雨,不利于植被生长,且多数分布在丘陵,不便开展农田建设,单一的地类不利于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效益整体不高。
(2)耕地分布与水利设施布局紧密相关,土地整治对水资源依赖性强
由于全区干旱少雨,耕地面积的增加受到灌溉条件限制,耕地中生产能力较高的水浇地只能分布在有水利工程的区域,北部主要为“引大入武”灌区,中南部主要为工农渠灌区、水川灌区和四龙灌区。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很大,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11982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32%,且多数为荒草地,受降水和地形的限制,产草量低,草质差,土地的产出量很低,利用效益不高。
(2)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中心城区及乡镇街区周边用地扩张比较明显,逐步占用邻近耕地,土地的供需不平衡进一步扩大,造成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全区地处陇中黄土丘陵区,植被稀少,季节性暴雨和耕作方式粗放等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过于注重土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农田林网和防护林建设对土地的保护作用,致使土地生态效益下降,可持续利用潜力不足,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二、土地整治潜力
白银区可整治土地总面积为公顷,通过整治可增加农用地公顷,增加耕地系数为。
(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白银区农用地整理总规模为公顷,全部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东台村、红岘村和崖渠村。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依据依据已实施项目的经验,以各行政区可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依以下标准划分等级。
Ⅰ级,双指标不低于平均值。Ⅱ级,可补充耕地面积低于平均值,新增耕地系数不低于平均值。Ⅲ级,双指标,低于各自平均值。
Ⅰ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420.51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57.99%,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281.57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3个等别。
Ⅱ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87.06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12.01%,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68.75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2个等别。
Ⅲ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217.52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30.00%,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110.24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1个等别。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全区可整治农村建设用地面积7.58公顷,可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0.61公顷。可补充耕地面积6.97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崖渠村,I级潜力区。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
白银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其他草地。可开发土地总面积为2317.83公顷。范围分布在王岘镇、强湾乡和武川乡。通过整治,可补充耕地面积1892.73公顷,新增耕地系数为81.66%。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依据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的大小,将全区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分为四级,可补充耕地面积>300.00公顷为Ⅰ级潜力区,100.00-300.00公顷为Ⅱ级潜力区,0.01-100公顷为Ⅲ级潜力区。
Ⅰ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1221.84公顷,占全区可复垦土地总规模的52.71%,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1078.47公顷,主要分布在王岘镇雒家滩村。
Ⅱ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752.24公顷,占全区可开发土地总规模的32.45%,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550.59公顷,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73.21%,主要分布在武川乡。
Ⅲ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343.75公顷,占全区可开发土地总规模的14.83%,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263.67公顷,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73.22%,主要分布在武川乡、强湾乡和四龙镇。
(四)土地复垦潜力
全区可复垦土地总规模为32.36公顷,可补充耕地23.57公顷,占可复垦土地总规模的72.84%。范围分布在强湾乡聂家窑村。I级潜力区。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全区可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40.16公顷,可补充耕地78.94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I级潜力区。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依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白银区土地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方案。
2、上下结合,充分协调
与《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城市规划、水利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进行充分衔接和协调,避免矛盾和冲突。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立足白银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调整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土地整治提档升级和土地科技事业发展创新贡献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全面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水平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理顺资金筹集渠道,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规范推进废弃居民点整理复垦,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复垦与调整利用,适度开发宜耕宜建未利用地,为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规模化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使土地整治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并遵循以下原则:
1、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坚持政府为主导,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渠道共同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美丽乡村。
2、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因地制宜、集中投入、分批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合理安排土地整治规模、布局和时序。
3、尊重民意,保障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4、规范运作,强化管理。按照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规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
5、生态优先,彰显特色。适应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保持田园风貌,突出地域特色,实现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三)总体目标
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全面实现占补平衡;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城镇工矿用地整治,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
(四)主要调控指标
1、全区土地整治增加耕地70.00公顷。
2、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1444.00公顷。
3、生态退耕规模达到500.00公顷。
四、任务安排
(一)土地整治总体要求
依据《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全面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的规模、布局与时序。
(二)农用地整治
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基本思路,规划期内共安排农用地整治项目1个,分布在武川乡,整治规模为87.06公顷,其中增加耕地42.81公顷,共投资320万元。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
规范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期内共安排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项目3个,分布在强湾乡、武川乡和王岘镇,开发规模为419.66公顷,其中补充耕地180.13公顷,共投资2820万元。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
规划期内共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土地整治规模为1684.84公顷,补充耕地166.15公顷,投资4310万元。
(五)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高度重视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与调整利用工作,大力加强废弃地复垦与整治。规划期内共安排土地复垦项目1个,分布在强湾乡,复垦规模为12.36公顷,其中补充耕地4.57公顷,共投资150万元。
(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项目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引导人口向城区、镇区和中心村转移,对散乱的原居民点用地进行调整利用。规划期内安排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1个,分布在武川乡,规模140.16公顷,补充耕地28.94公顷,拟投资800万元。
(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适度进行土地整治,在实施土地整治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以建设人居小环境、城区大环境、都市生态屏障三个生态圈为重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在“四沿”(沿河、沿山、沿川、沿路)地区,围绕农田林网建设,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修复保护自然生态屏障,在沿黄灌区培育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带,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大环境绿化工程,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以市区园林绿化系统为中心,城区周围环城林带建设为骨架,近郊造林绿化为映衬,村镇和风景点绿化为延伸,形成点、线、块相结合的网状绿化体系。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盐碱地治理等工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地膜等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逐步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期内,生态退耕主要安排在坡度大于25度坡耕地、水川黄河湿地公园和受污染耕地区域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总面积达504公顷。其中大于25度坡耕地退耕72公顷,主要分布于区南北部的强湾乡、水川镇和武川乡;受污染耕地区域退耕200公顷,位于王岘镇重金属污染区;水川镇湿地公园范围内耕地区域规划退耕232公顷。
五、项目安排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标准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标准依据《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二)项目安排
规划期内,全区共安排土地整治项目13个,其中农用地整理项目1个,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1个,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1个,土地复垦项目1个,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整治总规模为2351.66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684.84公顷,补充耕地425.81公顷,总投资额为8660万元。项目安排如下:
1、强湾乡西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西沟村。建设规模93.6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9公顷,估算投资350万元,2016年已实施。
2、武川乡东涧沟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东涧沟。建设规模87.0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42.81公顷,估算投资320万元,2016-2017年实施。
3、水川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水川镇。建设规模453.33公顷,估算投资1020万元,2016-2017年实施。
4、武川乡独山村狼怕子沟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独山村狼怕子沟。建设规模197.5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88.90公顷,估算投资150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5、强湾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建设规模573.33公顷,估算投资130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6、强湾乡聂家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建设规模36.9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12.15公顷,估算投资24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7、强湾乡聂家窑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建设规模52.7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5.23公顷,估算投资360万元,2017-2018年实施。
8、王岘镇等二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四龙镇和王岘镇。建设规模320.46公顷,补充耕地129.34公顷,拟投资1000万元,2017-2018年实施。
9、强湾乡聂家窑村土地开发复垦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复垦规模12.36公顷,补充耕地4.57公顷,拟投资150万元,2016-2019年实施。
10、王岘镇雒家滩村土地整治项目
该项目位于王岘镇雒家滩村。建设规模169.31公顷,补充耕地56.00公顷,拟投资96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1、武川乡崖渠村农村建设用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崖渠村。建设规模7.58公顷,增加耕地面积3.21公顷,估算投资26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2、武川乡崖渠村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崖渠村。建设规模140.16公顷,补充耕地28.94公顷,估算投资80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3、武川乡红岘村等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红岘村。建设规模207.0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0.76公顷,估算投资40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量为8660万元。其中:
农用地整理规模为87.06公顷,投资量为32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70%;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7.58公顷,投资量为26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00%;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140.16公顷,投资量为80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9.24%;土地复垦规模为12.36公顷,投资量为15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1.73%;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规模为419.66公顷,投资量为282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2.56%;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理规模为1684.84公顷,投资量为431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49.77%。
(二)筹资分析
土地整治是投资巨大的基础性工程,资金的落实是土地整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起从上而下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以保证土地整治项目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目前,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从四个方面解决:
1、国家及省级投资
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各地财力有限,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家每年都有足够的财政预算,是提供土地整治资金的主要渠道。
2、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
政府可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并按照“谁整治、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入。
3、利用国内金融部门贷款
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可根据土地抵押债权的可靠性,偿还周期长的特点,申请土地抵押货款。
4、积极引用外资
多方努力,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如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性投资。
(三)效益分析与评价
1、经济效益分析
规划期内,白银区土地整治总投资量为8660万元。根据全区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分析测算,预期净产出为1574.55万元/年;投资回收期为5.5年。
2、社会影响评价
(1)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旺盛,但耕地使用的“占补平衡”制度使供地数量受限,压制了部分需求,同时区内又有大量的未利用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开发利用部分未利用土地,对“闲”、“废”、“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耕地保护压力。
(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田块得到平整,农田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部分土地可建成高标准农田;并通过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高耕地产出率。
(3)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土地整治,耕地的数量增加,质量得到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同时安置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避免“插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
(4)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
零散、破碎、低等别的耕地整理为集中、连片、高等别耕地,可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高效灌排技术、新型耕种技术等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5)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土地整治,部分新增耕地可向外流转,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租赁土地,可实现集约化经营,能解决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环境效益评价
(1)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和未利用土地,沿整治区边界、灌溉水渠和田间道,布置农田防护林,使我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降低风沙影响,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通过土地整治,增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425.81公顷,村庄和集镇周边的绿地面积增大,村内绿地与周边绿化林带相结合,提高了绿地覆盖率,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得到美化,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土地整治是政府行为,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经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纳入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同时与《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相衔接,作为地方性规章,必须严格执行。规划期内所有的土地整治、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2、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政府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土地整治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区、乡(镇)两级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议事的重要议程,逐年考核土地整治目标落实的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对完成土地整治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警告。
3、充分协调,形成有序的组织体系
土地整治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治的合力。
4、明晰土地产权,加强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整治应事先查清项目区内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现状,确定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界线、分布及数量;明晰项目区内的权属界线和各地类用地面积,对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要详细记录在案。各村、社要签订土地权属认可书,明晰区内各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数量、位置和界线,作为土地整治后调整承包经营权的依据。通过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书。项目竣工后,按照协议重新分配土地权属,并依法办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
(三)经济保障措施
1、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坚持“谁整治谁收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个人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在开发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以集体和财政投入为导向,多方筹资启动运作。同时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引导公司和农户投入土地整治,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如股份制、政府投入为主、集体投入为主、农户投入为主等。特别要鼓励农民整理耕地,在国土局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经验收合格,每亩给予一定补助。
2、保证征收的土地费用用于土地整治
把新增费,农业综合开发基金,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土地整治。目前仅有开垦费用于土地整治,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每年拨付了大笔生态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这些都可用于土地整治。各乡镇应该协调资金运用,将资金统筹运作进行大片区的土地整治。
(四)技术保障措施
建设土地整治规划基础数据库,利用土地整治项目报备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网上报备及远程规划实施管理数据的收集、检验、分析、查询和管理,及时反馈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效果。同时,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将项目区规划审批、指标使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准确地掌握土地整治项目动态变化情况,监测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做到土地整治项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八、附表
1、白银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15)
2、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3、白银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4、白银区土地整治项目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实现国家“十三五”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战略目标。对白银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出统筹安排,有效控制区域土地整治的规模和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切实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最终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目的;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5]68号)、《关于开展“十三五”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国土资耕发[2017]44号)等有关土地整治的政策文件,以及《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和《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白银区土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白银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环节,是深化和实施《白银市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规划范围:白银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共包括3镇(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2乡(强湾乡、武川乡),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
一、规划背景
(一)区域概况
1、区位概况
白银区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3°53′24″~104°24′55″,北纬36°14′38″~36°47′29″之间,东与靖远县接壤,西与皋兰县相连,北与景泰县毗邻,南与榆中县隔河相望,东西宽28.60千米,南北长48.00千米,是白银市政府所在地。包兰铁路、白宝铁路在区内交汇,京藏高速公路、国道109线、白景公路、白靖公路纵横贯穿,交通便利。
2、自然环境概况
区内四周环山,丘陵起伏,地形属陇中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420米~226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三种:西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和南部河谷川台盆地。
白银区地处大陆腹地,属温带大陆型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9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2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6摄氏度,年日照时数为2559.8时,日照百分率为58%,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0.9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无霜期191天,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毫米,干旱多风是区域内的主要气候特征。
黄河是境内最大的地表水资源,流经水川、四龙两镇,流量为10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1.1亿立方米,为发展灌溉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的工农渠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引水量3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667公顷;“引大入武”水利工程,引水量1.3立方米/秒~1.7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000公顷。
3、社会经济状况
全区现辖3镇2乡,分别为水川镇、四龙镇、王岘镇、武川乡和强湾乡,有人民路、工农路、四龙路、公园路、纺织路5个街道办事处,45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35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全区总人口28.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万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1.79亿元,比上年增长7.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4.70%;第二产业增加值98.07亿元,增长6.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10亿元,增长8.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974元,比上年增长6.9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3:51.13:45.94。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5.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6.06元,比上年增长16.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90元,比上年增长12.0%。
2015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0.73万公顷,(其中,粮播面积0.5万公顷),粮食总量2.4万吨。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现状
白银区2015年土地总面积为132658.89公顷。
耕地面积12832.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7%,其中:旱地面积为6280.0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94%;水浇地面积为6545.7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1.01%;水田面积为6.8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05%。
园地面积484.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7%,全部为果园。
林地面积1160.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8%。其中:有林地面积为746.8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4.34%;灌木林地面积为19.8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1.71%;其他林地面积为394.1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3.95%。
草地面积103719.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19%。主要为其他草地,面积为103719.26公顷;少量为人工牧草地,面积为0.47公顷。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47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0%。其中:城市面积为5637.73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53.80%;建制镇面积为145.67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1.39%;村庄面积为2119.15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0.22%;采矿用地面积为2223.30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1.2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面积为352.92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的3.37%。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78.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4%。公路用地面积为341.61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59.09%;铁路用地面积为236.53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的40.9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002.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6%。河流水面面积为427.76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42.65%;水库水面面积为57.4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5.73%;坑塘水面面积为206.4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20.58%;内陆滩涂面积为130.48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13.01%;沟渠面积为8.53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0.85%;水工建筑用地面积为172.32公顷,占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的17.18%。
其他土地面积为2401.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主要为裸地,面积为2155.9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9.78%;设施农用地面积为150.99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6.29%;盐碱地面积94.3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3.93%。
2、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利用率低
白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1982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32%。主要原因是干旱少雨,不利于植被生长,且多数分布在丘陵,不便开展农田建设,单一的地类不利于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土地利用效益整体不高。
(2)耕地分布与水利设施布局紧密相关,土地整治对水资源依赖性强
由于全区干旱少雨,耕地面积的增加受到灌溉条件限制,耕地中生产能力较高的水浇地只能分布在有水利工程的区域,北部主要为“引大入武”灌区,中南部主要为工农渠灌区、水川灌区和四龙灌区。
3、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很大,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11982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32%,且多数为荒草地,受降水和地形的限制,产草量低,草质差,土地的产出量很低,利用效益不高。
(2)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中心城区及乡镇街区周边用地扩张比较明显,逐步占用邻近耕地,土地的供需不平衡进一步扩大,造成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十分突出。
(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全区地处陇中黄土丘陵区,植被稀少,季节性暴雨和耕作方式粗放等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过于注重土地的产出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农田林网和防护林建设对土地的保护作用,致使土地生态效益下降,可持续利用潜力不足,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二、土地整治潜力
白银区可整治土地总面积为公顷,通过整治可增加农用地公顷,增加耕地系数为。
(一)农用地整治潜力
白银区农用地整理总规模为公顷,全部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东台村、红岘村和崖渠村。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依据依据已实施项目的经验,以各行政区可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依以下标准划分等级。
Ⅰ级,双指标不低于平均值。Ⅱ级,可补充耕地面积低于平均值,新增耕地系数不低于平均值。Ⅲ级,双指标,低于各自平均值。
Ⅰ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420.51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57.99%,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281.57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3个等别。
Ⅱ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87.06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12.01%,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68.75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2个等别。
Ⅲ级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可整理农用地面积为217.52公顷,占全区可整理农用地总规模的30.00%,整理后可补充耕地面积110.24公顷,耕地质量等级可提高1.1个等别。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全区可整治农村建设用地面积7.58公顷,可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0.61公顷。可补充耕地面积6.97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崖渠村,I级潜力区。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
白银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类型主要是其他草地。可开发土地总面积为2317.83公顷。范围分布在王岘镇、强湾乡和武川乡。通过整治,可补充耕地面积1892.73公顷,新增耕地系数为81.66%。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依据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的大小,将全区宜耕后备土地开发潜力分为四级,可补充耕地面积>300.00公顷为Ⅰ级潜力区,100.00-300.00公顷为Ⅱ级潜力区,0.01-100公顷为Ⅲ级潜力区。
Ⅰ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1221.84公顷,占全区可复垦土地总规模的52.71%,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1078.47公顷,主要分布在王岘镇雒家滩村。
Ⅱ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752.24公顷,占全区可开发土地总规模的32.45%,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550.59公顷,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73.21%,主要分布在武川乡。
Ⅲ级潜力区:可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区总面积为343.75公顷,占全区可开发土地总规模的14.83%,通过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263.67公顷,平均增加耕地系数为73.22%,主要分布在武川乡、强湾乡和四龙镇。
(四)土地复垦潜力
全区可复垦土地总规模为32.36公顷,可补充耕地23.57公顷,占可复垦土地总规模的72.84%。范围分布在强湾乡聂家窑村。I级潜力区。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全区可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为140.16公顷,可补充耕地78.94公顷。范围分布在武川乡。I级潜力区。
三、规划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依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白银区土地资源禀赋,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方案。
2、上下结合,充分协调
与《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城市规划、水利规划、林业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进行充分衔接和协调,避免矛盾和冲突。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立足白银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调整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用地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土地整治提档升级和土地科技事业发展创新贡献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全面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水平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理顺资金筹集渠道,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规范推进废弃居民点整理复垦,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复垦与调整利用,适度开发宜耕宜建未利用地,为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工业现代化和农业规模化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使土地整治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并遵循以下原则:
1、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坚持政府为主导,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渠道共同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美丽乡村。
2、统筹规划,有序推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因地制宜、集中投入、分批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合理安排土地整治规模、布局和时序。
3、尊重民意,保障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4、规范运作,强化管理。按照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规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
5、生态优先,彰显特色。适应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保持田园风貌,突出地域特色,实现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三)总体目标
有效增加耕地数量,全面实现占补平衡;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大力开展城镇工矿用地整治,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
(四)主要调控指标
1、全区土地整治增加耕地70.00公顷。
2、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1444.00公顷。
3、生态退耕规模达到500.00公顷。
四、任务安排
(一)土地整治总体要求
依据《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全面落实《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下达的土地整治目标;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的规模、布局与时序。
(二)农用地整治
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基本思路,规划期内共安排农用地整治项目1个,分布在武川乡,整治规模为87.06公顷,其中增加耕地42.81公顷,共投资320万元。
(三)宜耕后备土地开发
规范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期内共安排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项目3个,分布在强湾乡、武川乡和王岘镇,开发规模为419.66公顷,其中补充耕地180.13公顷,共投资2820万元。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
规划期内共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土地整治规模为1684.84公顷,补充耕地166.15公顷,投资4310万元。
(五)土地复垦项目安排
高度重视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与调整利用工作,大力加强废弃地复垦与整治。规划期内共安排土地复垦项目1个,分布在强湾乡,复垦规模为12.36公顷,其中补充耕地4.57公顷,共投资150万元。
(六)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项目
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引导人口向城区、镇区和中心村转移,对散乱的原居民点用地进行调整利用。规划期内安排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1个,分布在武川乡,规模140.16公顷,补充耕地28.94公顷,拟投资800万元。
(七)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适度进行土地整治,在实施土地整治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以建设人居小环境、城区大环境、都市生态屏障三个生态圈为重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在“四沿”(沿河、沿山、沿川、沿路)地区,围绕农田林网建设,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修复保护自然生态屏障,在沿黄灌区培育发展优质林果产业带,继续实施高速公路大环境绿化工程,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建立以市区园林绿化系统为中心,城区周围环城林带建设为骨架,近郊造林绿化为映衬,村镇和风景点绿化为延伸,形成点、线、块相结合的网状绿化体系。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盐碱地治理等工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地膜等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逐步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期内,生态退耕主要安排在坡度大于25度坡耕地、水川黄河湿地公园和受污染耕地区域实行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总面积达504公顷。其中大于25度坡耕地退耕72公顷,主要分布于区南北部的强湾乡、水川镇和武川乡;受污染耕地区域退耕200公顷,位于王岘镇重金属污染区;水川镇湿地公园范围内耕地区域规划退耕232公顷。
五、项目安排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标准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土地整治工程的建设标准依据《土地开发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二)项目安排
规划期内,全区共安排土地整治项目13个,其中农用地整理项目1个,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1个,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1个,土地复垦项目1个,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整治总规模为2351.66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684.84公顷,补充耕地425.81公顷,总投资额为8660万元。项目安排如下:
1、强湾乡西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西沟村。建设规模93.6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9公顷,估算投资350万元,2016年已实施。
2、武川乡东涧沟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东涧沟。建设规模87.0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42.81公顷,估算投资320万元,2016-2017年实施。
3、水川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水川镇。建设规模453.33公顷,估算投资1020万元,2016-2017年实施。
4、武川乡独山村狼怕子沟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独山村狼怕子沟。建设规模197.56公顷,补充耕地面积88.90公顷,估算投资150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5、强湾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建设规模573.33公顷,估算投资130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6、强湾乡聂家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建设规模36.9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12.15公顷,估算投资240万元,2016-2018年实施。
7、强湾乡聂家窑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建设规模52.79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5.23公顷,估算投资360万元,2017-2018年实施。
8、王岘镇等二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四龙镇和王岘镇。建设规模320.46公顷,补充耕地129.34公顷,拟投资1000万元,2017-2018年实施。
9、强湾乡聂家窑村土地开发复垦项目
该项目位于强湾乡聂家窑村。复垦规模12.36公顷,补充耕地4.57公顷,拟投资150万元,2016-2019年实施。
10、王岘镇雒家滩村土地整治项目
该项目位于王岘镇雒家滩村。建设规模169.31公顷,补充耕地56.00公顷,拟投资96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1、武川乡崖渠村农村建设用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崖渠村。建设规模7.58公顷,增加耕地面积3.21公顷,估算投资26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2、武川乡崖渠村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崖渠村。建设规模140.16公顷,补充耕地28.94公顷,估算投资80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13、武川乡红岘村等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该项目位于武川乡红岘村。建设规模207.0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0.76公顷,估算投资400万元,2016-2020年实施。
六、投资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规划期内,全区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量为8660万元。其中:
农用地整理规模为87.06公顷,投资量为32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70%;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7.58公顷,投资量为26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00%;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规模为140.16公顷,投资量为80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9.24%;土地复垦规模为12.36公顷,投资量为15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1.73%;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规模为419.66公顷,投资量为282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32.56%;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理规模为1684.84公顷,投资量为4310万元,占总投资量的49.77%。
(二)筹资分析
土地整治是投资巨大的基础性工程,资金的落实是土地整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起从上而下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以保证土地整治项目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目前,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从四个方面解决:
1、国家及省级投资
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各地财力有限,需要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家每年都有足够的财政预算,是提供土地整治资金的主要渠道。
2、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
政府可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并按照“谁整治、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入。
3、利用国内金融部门贷款
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可根据土地抵押债权的可靠性,偿还周期长的特点,申请土地抵押货款。
4、积极引用外资
多方努力,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如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性投资。
(三)效益分析与评价
1、经济效益分析
规划期内,白银区土地整治总投资量为8660万元。根据全区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分析测算,预期净产出为1574.55万元/年;投资回收期为5.5年。
2、社会影响评价
(1)增加耕地面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十分旺盛,但耕地使用的“占补平衡”制度使供地数量受限,压制了部分需求,同时区内又有大量的未利用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开发利用部分未利用土地,对“闲”、“废”、“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耕地保护压力。
(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田块得到平整,农田规整成方,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成网,部分土地可建成高标准农田;并通过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高耕地产出率。
(3)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土地整治,耕地的数量增加,质量得到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可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同时安置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避免“插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
(4)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高新农业技术的发展
零散、破碎、低等别的耕地整理为集中、连片、高等别耕地,可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高效灌排技术、新型耕种技术等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5)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土地整治,部分新增耕地可向外流转,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租赁土地,可实现集约化经营,能解决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环境效益评价
(1)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和未利用土地,沿整治区边界、灌溉水渠和田间道,布置农田防护林,使我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降低风沙影响,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2)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通过土地整治,增加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425.81公顷,村庄和集镇周边的绿地面积增大,村内绿地与周边绿化林带相结合,提高了绿地覆盖率,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得到美化,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法律法规保障措施
法律法规体系是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重要依据,是保障规划实施的根本,应严格贯彻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等,对全区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规范指导。(二)行政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土地整治是政府行为,从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到组织实施都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经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纳入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同时与《白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相衔接,作为地方性规章,必须严格执行。规划期内所有的土地整治、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2、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机制
建立政府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土地整治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列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区、乡(镇)两级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议事的重要议程,逐年考核土地整治目标落实的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对完成土地整治任务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警告。
3、充分协调,形成有序的组织体系
土地整治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治的合力。
4、明晰土地产权,加强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整治应事先查清项目区内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现状,确定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界线、分布及数量;明晰项目区内的权属界线和各地类用地面积,对耕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要详细记录在案。各村、社要签订土地权属认可书,明晰区内各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数量、位置和界线,作为土地整治后调整承包经营权的依据。通过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书。项目竣工后,按照协议重新分配土地权属,并依法办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登记。
(三)经济保障措施
1、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坚持“谁整治谁收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个人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在开发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一起上,以集体和财政投入为导向,多方筹资启动运作。同时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引导公司和农户投入土地整治,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如股份制、政府投入为主、集体投入为主、农户投入为主等。特别要鼓励农民整理耕地,在国土局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经验收合格,每亩给予一定补助。
2、保证征收的土地费用用于土地整治
把新增费,农业综合开发基金,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出让金等用于土地整治。目前仅有开垦费用于土地整治,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每年拨付了大笔生态建设资金、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这些都可用于土地整治。各乡镇应该协调资金运用,将资金统筹运作进行大片区的土地整治。
(四)技术保障措施
建设土地整治规划基础数据库,利用土地整治项目报备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网上报备及远程规划实施管理数据的收集、检验、分析、查询和管理,及时反馈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效果。同时,建立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将项目区规划审批、指标使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准确地掌握土地整治项目动态变化情况,监测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做到土地整治项目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八、附表
1、白银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15)
2、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3、白银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4、白银区土地整治项目表
表1白银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15年)
表2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单位:公顷
一级类 | 二级类 |
面积 (公顷) |
比例(%) | 一级类 | 二级类 |
面积 (公顷) |
比例(%) |
耕地 | 水田 | 6.88 | 0.05 |
交通运 输用地 |
铁路 用地 |
236.53 | 40.91 |
水浇地 | 6545.79 | 51.01 |
公路 用地 |
341.61 | 59.09 | ||
旱地 | 6280.01 | 48.94 | 小计 | 578.14 | 100 | ||
小计 | 12832.68 | 100 | 园地 | 果园 | 484.39 | 100 | |
林地 | 有林地 | 746.87 | 64.34 | 小计 | 484.39 | 100 | |
灌木 林地 |
19.82 | 1.71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
河流 水面 |
427.76 | 42.65 | |
其他 林地 |
394.18 | 33.95 |
水库 水面 |
57.43 | 5.73 | ||
小计 | 1160.87 | 100 |
坑塘 水面 |
206.43 | 20.58 | ||
草地 | 人工牧草地 | 0.47 | 0 |
内陆 滩涂 |
130.48 | 13.01 | |
水工建筑用地 | 172.32 | 17.18 | |||||
其他草地 | 103719.26 | 100 | 沟渠 | 8.53 | 0.85 | ||
小计 | 103719.73 | 100 | 小计 | 1002.95 | 100 |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 城市 | 5637.73 | 53.8 |
其他 土地 |
设施农业用地 | 150.99 | 6.29 |
建制镇 | 145.67 | 1.39 | |||||
村庄 | 2119.15 | 20.22 | 盐碱地 | 94.34 | 3.93 | ||
采矿 用地 |
2223.30 | 21.22 | 裸地 | 2155.94 | 89.78 | ||
风景名胜及特殊 用地 |
352.99 | 3.37 | 小计 | 2401.28 | 100 | ||
小计 | 10478.84 | 100 |
表2白银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单位:公顷
指标名称 | 控制要求 | 规划目标年(2020年) | 指标属性 |
一、总量指标 | |||
农用地整治规模 | 130.00 | 87.06 | 预期性 |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 1444.00 | 1684.84 | 约束性 |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 | 7.00 | 7.58 | 预期性 |
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规模 | 213.00 | 419.66 | 预期性 |
土地复垦规模 | 3.00 | 12.36 | 预期性 |
二、效益指标 | |||
新增耕地总量 | 70.00 | 425.81 | 约束性 |
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 | 0.50 | 42.81 | 预期性 |
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 56.00 | 180.13 | 预期性 |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补充耕地 | 3.00 | 3.21 | 预期性 |
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 1.30 | 4.57 | 预期性 |
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 | 9.00 | 166.15 | 预期性 |
表3 白银区土地整治潜力表
单位:公顷
表4白银区土地整治项目汇总表
单位:公顷
乡镇 | 农用地整理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 土地复垦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 ||||||
整理规模 | 可补充耕地面积 | 整理规模 | 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 | 可补充耕地面积 | 整理规模 | 可补充耕地面积 | 复垦规模 | 可补充耕地面积 | 开发规模 | 可补充耕地面积 | |
强湾乡 | 0 | 0 | 0 | 0 | 0 | 0 | 0 | 32.36 | 23.57 | 343.71 | 263.65 |
四龙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王岘镇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21.84 | 1078.47 |
武川乡 | 725.09 | 460.56 | 7.58 | 0.61 | 6.97 | 140.16 | 128.94 | 0 | 0 | 752.28 | 550.61 |
白银区 | 725.09 | 460.56 | 7.58 | 0.61 | 6.97 | 140.16 | 128.94 | 32.36 | 23.57 | 2317.83 | 1892.73 |
表4白银区土地整治项目汇总表
项目 编号 |
项目名称 | 整治类型 | 项目规模(公顷) | 可补充耕地(公顷) |
投资 (万元) |
建设期限(年) |
1 | 强湾乡西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93.66 | 3.9 | 350 | 2016年 |
2 | 武川乡东涧沟土地整理项目 | 农用地整理 | 87.06 | 42.81 | 320 | 2016-2017年 |
3 | 水川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453.33 | 0 | 1020 | 2016-2017年 |
4 | 武川乡独山村狼怕子沟土地整理项目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 197.56 | 88.90 | 1500 | 2016-2018年 |
5 | 强湾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573.33 | 0 | 1300 | 2017-2018年 |
6 | 强湾乡聂家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36.99 | 12.15 | 240 | 2017-2018年 |
7 | 强湾乡聂家窑村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 52.79 | 35.23 | 360 | 2017-2018年 |
8 | 王岘镇等二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320.46 | 129.34 | 1000 | 2017-2018年 |
9 | 强湾乡聂家窑村土地开发复垦项目 | 土地复垦 | 12.36 | 4.57 | 150 | 2016-2019年 |
10 | 王岘镇雒家滩村土地整治项目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 169.31 | 56.00 | 960 | 2016-2020年 |
11 | 武川乡崖渠村农村建设用地项目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7.58 | 3.21 | 260 | 2016-2020年 |
12 | 武川乡崖渠村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 140.16 | 28.94 | 800 | 2016-2020年 |
13 | 武川乡红岘村等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高标准农田建设 | 207.07 | 20.76 | 400 | 2016-2020年 |
合计 | 2351.66 | 425.81 | 8660 |
九、附图
图1 白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5年)
图2 白银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图3 白银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图4 白银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图5 白银区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图6 白银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图7 白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
图8 白银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