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嘴山市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驻石中央、自治区属各单位:
现将《石嘴山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2014年8月2日
石嘴山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推进主导产业衰退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再造老工业基地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石嘴山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确保《石嘴山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增强创新支撑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新型主导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产业转型、民生转型和生态转型,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石嘴山市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内陆开放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先行示范区,国家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呼包银榆经济带增长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市。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驱动,科技支撑。
大力推进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利用高新实用技术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加速转化,抢占高端,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二)结构优化,完善功能。
培育相对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结构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实现资源高效配置。通过积极培育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冶金四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通过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新区建设,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三)民生为本,构建和谐。
坚持民生优先,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棚户区改造等重点民生问题,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化解因老工业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石嘴山建设。
(四)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更加注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工矿废弃地环境整治,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深化国有企业、投资体制和财税、价格、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创造有利于调整改造的发展环境。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抢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深化中阿务实合作,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拓展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开放引领调整改造。
三、主要目标
力争五年取得重大突破,新型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面展开,城市综合功能大幅提升;十年再造竞争新优势,建成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工业城市。
石嘴山市老工业基地发展规划指标
类别 |
指 标 |
单 位 |
2012 |
2017 |
2022 |
经
济
发
展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09.21/12.1 |
670/11 |
1200/10 |
一产 |
亿元/% |
22.37/4.9 |
28/4 |
40/4 |
二产 |
亿元/% |
264.95/14.3 |
422/12 |
720/10 |
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
亿元/% |
228.85/14.2 |
362/12 |
640/10 |
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速 |
亿元/% |
36.09/7.1 |
60/12 |
80/7.5 |
三产 |
亿元/% |
122.65/9.0 |
220/10 |
440/1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
亿元/% |
380.99/27.0 |
870/15 |
1500/10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75/9.1 |
85/10 |
200/1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77/12 |
150/15 |
250/12.5 |
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5.10 |
20 |
40 |
经
济
结
构 |
三次产业结构 |
% |
5.5:64.8:29.7 |
4:62:34 |
2:58:40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10 |
14.5 |
25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29.7 |
34 |
40 |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0.83 |
0.91 |
2.2 |
城市化率 |
% |
70.58 |
78 |
83 |
城市建成区面积 |
平方公里 |
117.38 |
120 |
125 |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年 |
2.35 |
1.8 |
3 |
社
会
发
展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万人 |
1.3 |
1.4 |
3.1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6 |
<4 |
<4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97 |
95以上 |
95以上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20 |
23 |
28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 |
万人 |
45 |
47 |
50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1 |
12 |
14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0294/11.2 |
32000/10 |
55000/10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7967/12.3 |
14200/12 |
32000/12 |
资
源
环
境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
12.7 |
13 |
10.5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 |
13 |
18 |
18 |
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 |
% |
0.5 |
增幅控制在8%以内 |
0 |
二氧化硫排放减少 |
% |
5.67 |
9 |
0 |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1.高端引领,培育壮大四大产业集群。
(1)新材料产业集群
——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鼓励支持中色东方、惠冶镁业等重点骨干企业,扩能发展有色金属粉体及系列靶材、板带管棒材、滤波器、电容器、电子铝箔和合金制品等高技术产品;延伸发展钽粉、钽丝、铌粉、铌丝、钽酸锂、铌酸锂等人工晶体和钽、铌、铍合金材料及其制品;开发研制储能材料、稀土材料、钒铁、铌铁、钨铁、钒氮合金、钛管、钛棒、无缝管材、钛板等制品;拓展铍铜板(带、丝)材、铍铝制品、电子浆料、氢氧化亚镍、干法氟化铝、钽铌靶等金属靶材、氧化铟锡等非金属靶材、刃料级碳化硅微粉、银浆、光伏切割线和镁合金管材及特种型材、镁合金板材轧制、冲压成型及薄带连铸等高科技新产品领域。推进中色钽铌铍钛产业化、惠冶镁业镁合金压铸件和挤压型材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龙头骨干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化生产,支撑、示范、带动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发展。
——碳基材料产业。鼓励支持宁煤炭基、滨河碳化硅、宁平炭素、华辉活性炭等企业,发展压块活性炭、脱硫/脱硝/脱汞活性炭、微球活性炭、车用活性炭、特种净水和净气活性炭、高效吸附炭以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活性炭及活性炭装饰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活性炭产业链;开发建设高石墨优质炭块、惰性阴极炭块、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发展碳化硅晶块、化工材料、电工材料、磨具磨料、耐火/耐磨/耐腐蚀及碳基纳米材料产业链等。把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作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碳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集聚创新要素,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瓶颈问题,形成技术创新链,集中力量开发一批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做精碳基材料产业。
到2017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较2013年新增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22%左右,占全部工业比重由2013年的9%提高到10.8%。其中:有色金属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新增产值50亿元,年均增长2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5%提高到6.7%;碳基材料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新增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1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4%提高到4.2%,建成国家重要的钽铌铍稀有金属生产研发基地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
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7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打造世界级的钽铌铍等稀有金属生产研发基地。
(2)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矿山机械产业。鼓励支持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等骨干企业,以扩大现有主机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重点,以拓宽矿山机械领域为突破口,按照“主机企业为龙头、协作配套为支撑、平台建设为保障、集群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坚持装备智能化、控制数字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瞄准成套重型、大型和超重型煤炭综采设备、输送设备,大力推进高端煤机装备产业化,促进集群发展。
主机制造:鼓励企业扩能建设输送链条、减速机、综采总装线、大型结构件、重型皮带输送机、大功率隔爆电机、特种电机等项目和高端主机部件。采矿设备重点发展掘进机、液压凿岩机、自移式液压支架、转载机等。输送设备重点发展超重型刮板输送机和大倾角、长运距、大运量、大功率带式输送机以及垂直提升、拐弯、管状式带式输送机产品。拓宽新的发展领域,开发研制港口、仓储等领域专用皮带输送机等产品。隔爆电机重点发展大型矿山设备用集成式兆瓦级隔爆型变频节能电机、大功率矿用变频调速电机及矿用高压变频调速电机。拓宽隔爆电机制造领域,逐步向化工及其它非煤产业专用隔爆电机领域扩展。
协作配套:支持主机生产企业将可以外协的配套装置和零部件向本地企业扩散,培育苏宁新能源设备、维尔铸造、众信新能源等一批起点高、发展快的协作企业,扩张煤机总量;与煤机主机企业深入联合,将其外购的、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引入我市制造,扩大煤机装备产业规模,重点发展大型结构件、大型(重型)铸钢件及超大(超重)型铸钢件、涂装中心、锻造中心、表面处理中心、模具等配套产业;推动主机企业主辅分离、服务外包,培育专业化协作配套中小企业。开发研制输送电子、智能化电气部件产品,电控框、电机软起动器、变频调速装置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汽车制造产业。鼓励支持力帆凯马、君功机械、大地轮胎、金晶玻璃等重点企业,扩大传统内燃机汽车
整车项目产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皮卡、SUV、重卡、轻卡、专用车、特种车辆等整车生产线投产达效,积极引进挖掘机、推土机、叉车等一批工程机械车。围绕整车组装生产,配套发展发动机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
变速箱、
离合器总成、制动器总成、液力扭矩器、液力缓速器、
转向器、
悬挂系统、汽车大型
冲压件、合金
轮毂等重要总成及汽车玻璃、轮胎、精密铸件等配套零部件,培育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新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配件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市场,提高汽车产业的综合服务和配套协作能力,力争把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鼓励支持森源重工、科行环保、华仪风能等骨干企业,围绕企业“三废”综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环保装备应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节能示范工程,重点引进建设风机制造、太阳能设备制造、大型节能设备、节能电机和除尘、脱硝、脱硫、矿热炉气净化等环保设备及装置制造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开发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节能机电、环保设备及装置、“城市矿产”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拣装置、应用表面工程、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安全装备,增强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市场竞争力。
到2017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较2013年新增产值70亿元,年均增长22%左右,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9%提高到10.8%。其中:矿山机械制造产业产值达到75亿元,新增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17%,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6%提高到6.3%;汽车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新增产值25亿元,年均增长50%,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0.7%提高到2.5%;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新增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提高到2.1%,打造国家级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和特种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到2022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7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建成国家级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基地。
(3)电石化工产业集群
鼓励支持大地化工、英力特化工、大荣化工、煜林化工、贝利特化工等企业,在现有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向产品下游产业链发展。围绕装备、工艺技术提升,下游产业链延伸、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对现有炉型进行改造和尾气、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提升电石化工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拓展下游新产品领域。构筑以氯碱化工、氰胺化工、乙炔化工等为补充的工业共生网络,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关联度较高的电石化工产业集群,促进产品精细化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以固体电石为原料的氰胺化工下游产业链、以乙炔气体为原料的氯碱化工下游产业链和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的产业体系。
电石—石灰氮—氰胺—胍盐—医药中间体产业链(或石灰氮—农药、土壤改良剂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不断扩大颗粒石灰氮、农肥、药肥、电子级氰胺产量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建设广谱、低毒、长效药肥、印染料、阻燃剂等产品。
电石—氯碱—PVC—塑料制品产业链。以扩大特种树脂、高纯度离子膜烧碱等产品的产能和产量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扩能发展以PVC为主要原材料的工程塑料及制品、日用塑料、薄膜等后续产业。
电石—聚乙烯醇(PVA)—下游制品产业链。在提高PVA产能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开发特种PVA纤维、薄膜、PVB树脂等下游产品。利用PVA的中间产品,经过共聚、接枝等新技术,开发新型共聚树脂等聚合物,利用辅助产品生产醋酐等系列产品,提高PVA产品附加值。
电石—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链。利用乙炔和一氧化碳为原料,合成丙烯酸,开发特性树脂、合成纤维、涂料粘合剂、皮革加工处理剂、纺织助剂、油漆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到2017年,电石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较2013年新增产值13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2%提高到23.3%,电石下游产品的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80%以上,建成国家重要的电石化工及下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到2022年,电石化工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下游产品的产值占整个产业产值的90%以上,打造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石化工基地。
(4)冶金产业集群
——特钢产业。做大做强石嘴山钢铁集团,鼓励支持酒钢石嘴山钢铁、申银特钢、博宇特钢、新日恒力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调整品种结构,增加钢材品种,提升钢材质量。拓宽发展领域,重点建设特种钢铁冶炼、宽厚板材轧制、异型材、棒线材、不锈钢产品;大力发展密封钢丝绳、三角股钢丝绳、钢绞线、小直径电梯用钢丝绳、水上工程设备用钢丝绳等产品,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钢铁产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培育壮大钢铁集团。
——特色冶金产业。鼓励支持福华冶金、吉元冶金、昊越冶金、惠义冶金等重点骨干企业,推进中小企业整合重组,按照节能、环保、集中的要求,以铁合金等高载能企业炉型置换和工艺技术提升为突破口,加快装备“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改造,实现矿热炉尾气、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实现节能减排。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在提高硅铁合金、硅锰合金、镍铁合金、硅钙合金、稀土合金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发展孕育剂、球化剂、蠕化剂、合金包芯线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到2017年,冶金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较2013年新增产值160亿元,年均增长27%左右,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15%提高到22%。其中:特钢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新增产值80亿元,年均增长50%,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3%提高到8.3%;特色冶金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新增产值80亿元,年均增长1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12%提高到13.3%,打造国家重要的冶金炉料等原材料生产基地。
到2022年,冶金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建成国家级冶金炉料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
2.转型增值,不断提升三大特色产业。
(1)新能源产业
鼓励和支持宁沪太阳能、宁夏盈谷实业、晋安光能、天得太阳能、宁夏绿聚能、银晨太阳能、天润新能源、华仪风能等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设备生产、单晶硅拉棒、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生产、电池组件、储能电池等,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拉棒、铸锭—切片—制片—电池组件—发电—应用完整产业链条。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开发太阳能中温集热制冷采暖成套系统、高温真空集热成套系统,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逐步建立以风、光、生物质产业园和光伏大棚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为核心,涵盖从风电、太阳能项目开发到风光互补发电全产业链。提高风光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光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
到2017年,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34%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0.68%提高到2%左右,打造国家级光伏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
到202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45%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成国家级光伏新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
(2)生物医药产业
鼓励和支持丽珠药业、新安科技、昊凯生物、鑫园生物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发酵与制药产业,着力打造生物发酵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技术工艺,重点发展氨基酸类、酶制剂、黄原胶等系列功能发酵产品,加快维生素及抗生素等系列化学原料药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硫氰酸、红霉素等抗生素类原料药产品的衍生物,研发制剂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扩能发展邻硝基苯甲醛、硝基吡啶、苯丙氨酸、四氢呋喃、卡那霉素等医药中间体,大力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产品。提高各种胍盐、盐酸阿糖胞苷、氰尿酰胺、肌酸等医药中间体、医药原药和功能基础原料生产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以玉米、米糠、枸杞等为原料,开发聚乳酸、食品添加剂、肌醇系列药物、枸杞糖肽等系列生物发酵产品,大力开发生物乙烯、丁二酸等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0.88%提高到5%左右,建设西北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与出口基地。
到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45%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成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与出口基地。
(3)新型煤化工产业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墨星能源科技、大生生物科技、凯添新能源、盛港焦化、阳光焦化、西泰煤化工、思科达生物等骨干企业,围绕水煤浆气化、低阶煤提质,实现煤炭的就地转化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烯芳烃等清洁能源,形成煤—气—油、煤—气—化产业链,逐步实现向精深方向发展。延伸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轻油、苯、酚、萘、洗油、蒽油、咔唑、吲哚以及低温煤焦油加氢制油等系列化工产品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循环化和产业链延伸增值。
到2017年,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4.4%提高到5%。
到2022年,新型煤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8%。
3.优化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扩张陆港带动的现代物流业。抓住宁津物流园建设机遇,完善口岸功能,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电子口岸建设,布局建设保税仓储、出口监管功能区,扩建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区和产品展示交易功能区,创新通关模式,实现“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培育发展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配送、货物分拨、冷链保鲜等临港产业,鼓励引进有实力的贸易、代理企业,积极发展报关、报检、货代、船代等中介服务和金融、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一个以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为主,逐步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加强内引外联,吸引电子商务、物联网、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企业进驻,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孵化平台,培育信息化服务示范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等信息资讯交互平台,引进和发展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电子商务,推动陆港带动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全国内陆口岸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周边物流通道建设,启动建设东乌铁路连接线、银西快铁延伸线和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加快建设红礼黄河大桥、银石高速等,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利用两线(陇海—兰新线、太原—中卫—新疆线)两口(天津港口、新疆口岸),深化与天津港的合作,拓展与新疆口岸的协作,构筑陆上“新丝绸之路”。
——推进外协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支持天地奔牛、西北煤机、西北骏马、维尔铸造等龙头企业,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石嘴山以矿山机械制造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互动。引导本土企业发挥品牌优势、渠道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
营销网络和标准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联合金融服务机构,共同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机械融资、租赁等服务。鼓励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引导企业提供成套设备(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设备提供、系统安装调试)和工程承包(包括基础、厂房、外围设施建设)、专业化维修改造、远程设备状态管理和备品备件等服务。
到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较2013年新增增加值4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40%提高到45%左右,打造连接华北、西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辐射蒙西、宁北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到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建成能源化工“金三角”综合服务基地。
(2)着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升沙湖带动、环星海湖综合开发支撑的文化旅游业。按照“观景沙湖、休闲星海”的理念,以文化旅游为引擎,以高端商务和商贸金融为突破,注重基础设施先行,突出人气聚集,围绕星海湖湖水、湖岸和周边,大力实施环星海湖“三级圈层”开发战略,开发湖面区,建设环湖综合功能区,拓展辐射区,高标准建设大学城、主题公园、星海水镇、生态绿岛等项目,打造百亿元级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商圈;打通“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旅游大通道,加快星海湖与沙湖深度衔接;打造“沙湖—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原址—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中华奇石文化城—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和“沙湖—玉皇阁—天河湾湿地公园—陶乐影视城—黄河古渡坊—矿山地质博物馆”等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
培育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按照同城化发展格局,以促进消费为主线,以重大商贸流通项目为突破,合理规划商业布局,着力构建城乡市场体系,大力推进“中心城市核心商圈、次级商业中心、区域性特色商贸中心和便民服务社区商业”四个层面建设,打造“51015”商业生活服务圈,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体制创新等措施,培育发展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格局。依托黄河金岸自然景观和星海湖、沙湖等风景名胜,着力打造集观光、娱乐、度假、会议、康体、居家养老等复合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旅游休闲综合体,培植一批名店、名吃、名街区和文化休闲娱乐度假村,打造呼包银榆经济带商贸服务业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极。
到2017年,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左右,把石嘴山市打造成宁夏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到2022年,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建成国内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宁蒙边界区域性消费中心、宁夏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4.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基地做品质、加工做精品、销售做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优质粮食、清真牛羊肉、设施瓜菜、生态水产、制种、枸杞、酿酒葡萄、奶牛八大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建设农作物种业、清真牛羊肉、生态水产、露地瓜菜四个特色产业园区,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中粮、雨润、汇源、千娇、贺东庄园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采取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生产加工能力。整合现有本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联合等方式,组建大企业集团,增强市场竞争力。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建成科技含量高、品牌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自治区级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较2013年新增产值24.14元,年均增长18%左右,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35%提高到50%。
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9%左右,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加快民生转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充分就业。
依托四大产业园区,加快创业载体、创业融资、创业培训“三个平台”建设,强化创业支撑。完善政府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各方发挥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一流创业服务。健全人才创业扶持机制,建立“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和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各类人才创业发展,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人才激情创业新机制。
到2017年,每年新增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每年增加800户,培育小老板600人,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有民生服务中心。
到2022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每年增加1000户,培育小老板800人,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民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完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加强就业培训,改进就业服务方式,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和城乡贯通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长效机制,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到2017年,每年培训劳动力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8万人,70%以上社区实现充分就业,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到2022年,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以内,80%以上社区实现充分就业。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破产企业、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众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历史遗留的1.8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区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现象。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物价上涨联动补贴机制和帮扶机制,提高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3.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改善人民居住条件。
将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紧密结合,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对搬迁改造企业老家属区进行房屋修缮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着力改善老职工、困难家庭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棚户区改造。支持符合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承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棚户区进行商业开发。
到2017年,完成城市旧住宅区整治,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居住水平,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居民出门500米有一个公交站点的社区达到60%,有一个公共绿地活动空间的社区达到80%。
到2022年,改造新增棚户区200万平方米,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所有社区都有公共绿地活动空间。
4.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完善街道(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治理中心管理、运行和服务机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能力。深化平安石嘴山创建活动,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因企业重组破产、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事故预防体系,切实增强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能力。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加快生态转型,大力促进绿色发展。
1.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在优势产业中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实施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示范工程。2014年,电石产能控制在348.7万吨,铁合金产能控制在166万吨,焦炭产能控制在440万吨,水泥产能控制在410万吨;2015年,电石产能控制在300.8万吨,铁合金产能控制在166万吨,焦炭产能控制在420万吨,水泥产能控制在390万吨,钢铁产能控制在480万吨;2017年,电石产能控制在272万吨,铁合金产能控制在150万吨,焦炭产能控制在400万吨,水泥产能控制在390万吨,钢铁产能控制在420万吨。开展对电石炉自动进(捣)料、集散控制等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及改造,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成本,将16500千伏安及以下内燃式电石炉改造为密闭电石炉,尾气全部回收利用,并发展电石深加工产品。用于上大压小置换的炉型,在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全部淘汰,新建项目须配套建设烟气余热等综合利用项目。炭素、活性炭企业须采取新技术对烟气余热进行污染治理和综合回收利用,有效控制原料存放和产品破碎、筛分、包装等环节粉尘污染。关停淘汰能耗限额超标和环保不达标的炭素、活性炭企业,促使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市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行节能减排考核“一票否决”,严禁新上高载能、高污染项目,积极推广节能、环保项目。
2.坚持循环发展,促进资源集约节约。
严格保护并合理开发煤炭、硅石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削减外运量,就地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增值降耗。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分行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延伸,重点推进大地化工电石渣制水泥、安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煜林化工循环经济等70个循环化改造项目,构建企业循环链。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线,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和产品延伸,提高上下游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环节的循环利用水平,形成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的循环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循环层次和水平,构建产业循环链。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契机,对园区废气、废水、固废进行集中整治,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构建园区循环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节水,建设节水型企业,着力创建节水示范市,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加强耕地保护,实施矿山复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旧”改造等工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3.加大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规模小、工艺差、污染重企业关停力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等机制,鼓励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促进环保清洁生产。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推进矿区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同步恢复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监督资源开发主体承担资源补偿、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开展造林绿化、覆土绿化、自然恢复等形式的综合治理,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继续推进石炭井矿区和惠农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推动大武口区白芨沟、平罗县汝箕沟矿区、贺兰山东麓砂石粘土矿区等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工业废弃地环境监管,开展企业搬迁遗留场地污染调查和环境评估,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不得流转和二次开发。积极探索废弃地市场化治理模式,创新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保障治理主体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贺兰山东麓绿化、黄河两岸生态建设、百万亩盐碱地改良等工程,整理优化星海湖、瀚泉海等水系水景,构建城市水系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任务,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宁夏北部生态屏障。
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减少,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
2)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70微克/立方米和60微克/立方米以下。
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全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
2)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65微克/立方米和50微克/立方米以下。
(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1.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以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为示范带动,引领助推中色老工业区、煤机厂老工业区、隆湖老工业区等10个中心地带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促进老工业区产业向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集聚发展。对符合城区功能定位的企业,就地实施“退二优二”改造升级,完善市政设施,提高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水平,搬迁安置安全、卫生及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居民。对环境污染严重,环境风险及安全隐患突出,难以通过就地改造达到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企业,实行异地迁建或依法关停。通过土地置换、提高环保标准、合理补偿等措施,引导异地迁建企业同步推进技术改造和改制重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促进产品技术提档升级。腾退土地主要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型社区和公园绿地等。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保护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风貌,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产,布局建设石嘴山煤炭博物馆、国家矿山遗址公园、创意产业园等,推动三城区人文化改造、内涵式提升、组团化拓展,再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2.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布局。
科学规划建设新区,以“观景沙湖、休闲星海”为目标,推动大武口拥湖拓展,推进环星海湖“三级圈层”开发,建成国家级全域5A级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城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名胜区,打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依、水城互动”的新型城区。提级建设惠农滨河新区,重点打造行政中心区,加快惠安大街、惠泽路沿线商业开发,培育形成滨河型“一点两线”新区格局,建成宁蒙边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能源化工“金三角”生产生活后勤服务基地。推动平罗县城“南拓西移”,布点建设商贸流通中心、品牌商业区和社区服务基地,建设辐射周边、连接区内外的现代物流中心、宜居消费中心和服务城乡的生产生活性服务基地。通过财政扶持、土地优惠等措施,引导鼓励老城区和偏远工矿区的企业向园区转移
,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腾退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新区与老城区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交通、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衔接,构建新老城区互补、产城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3.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着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主城区快速公交建设,积极发展“城际大公交”,加快构建大武口、惠农、平罗半小时经济圈;积极推进石嘴山市与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快速运输体系建设,加快石嘴山沙湖支线机场和惠农陆路口岸建设步伐,构筑联通周边、承东启西、通达边境口岸的对外开放大交通格局。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高起点建设市人民医院、防疫中心(站),建成启运石嘴山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等;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管网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改扩建石嘴山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黄河水厂、红果子水厂等供水工程和大武口舍予C区保障性住房、星海湖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等供热工程,加大消防、防洪、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增强基本公共服务支撑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推进工程,加快发展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服务等信息产业,推进电子政务、城市防灾报警、智能交通管理、国土监管平台、社区网格化和“两实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建设“城管通”、“医疗通”、“社保通”和“交通信息化平台”等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智慧城市”。
4.推动城矿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工矿区生产生活区剥离,推动工矿沉陷区生活区“下山进城”,深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大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建设力度。引导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生活区向城区布局。统筹城乡水、电、路、气、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共享。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保、救助和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打破依附在户籍上的政策限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以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并举,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全国老工业区现代化农村新样板。
五、实施步骤
为确保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明确责任、分步推进”的原则,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
深入调查研究,高起点编制《石嘴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第二阶段:推进实施(2014年6月—2022年)
按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的要求,依据责任分工和工作时序,加快推进“三大转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强化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22年—2023年)
对照《规划》,逐项验收,总结经验,表彰奖励。
六、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
(一)产业转型。
1.新材料产业。
2014—2015年:重点实施中色东方200吨一氧化铌、50吨极大规模电路用溅射靶材、200吨细直径钽丝、200吨铌及铌基材料、7000吨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5000吨钛材及稀有金属新材料服务平台,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300吨电子浆料、铍铝合金高技术产业化,新和新材料30吨钼铌合金,惠冶60万台(套)镁合金轮毂压铸件等项目。淘汰碳化硅企业2家、冶炼炉3台,落后产能3.96万吨。实施炭素、活性炭烟气污染治理和余气余热综合利用,关停淘汰能耗限额超标和环保治理不达标的炭素、活性炭企业。
2016—2017年:启动建设5万吨高精度铜带材、铍铜合金及制品产业化生产线、50万吨复合金属新材料、3000吨钛及钛合金、TFT—LCD产业化生产线、钠镍电池生产线、超细镍粉、铜粉生产线、钽铌铍稀有金属及制品、含钒特钢生产线、5万吨镁合金压铸件、10万吨镁合金变形材及配套、1000万片石墨烯薄膜生产线、1500吨高新能碳纤维、5万吨粉煤灰超细纤维等项目。
2018—2022年:支持中色东方、惠冶镁业等企业面向国内外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加强技术创新,形成钽铌铍粉—合金制品—棒管带型材—功能材料—部件制造、粉体材料—钽铌铍钛粉—靶材—半导体—光伏、镁—镁合金—铸造镁合金—压铸镁合金—变形镁合金等特色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支持滨河碳化硅、宁煤炭基、华辉活性炭等企业,形成电极石墨—石墨热场—光伏材料、富勒烯(石墨烯)—纳米碳管—纳米球—贮氢材料—超级电容(高性能电池)、碳化硅微粉—碳化硅晶体(刃料)—工程材料、高品质硅基材料—有机硅—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市科技局、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2.装备制造产业。
(1)矿山机械及配套产业
2014—2015年:重点实施天地奔牛全自动采煤机、超重型刮板输送机、1200台起重机械、输送链条,天地西北煤机重型带式输送机、伸缩式带式输送机及PLC电气控制箱研制开发,西北骏马隔爆电机及配套零部件,维尔铸造4万吨铸钢件、30万套液力缓速器、20万吨球磨离心铸管,众信机械5万吨铸件及配套机械加工,三通源7万吨锻件、铸件、机加件、热处理件,西达1万吨精密铸钢件。
2016—2017年:启动建设年产500台采矿掘进机、500套液压移动支架、100台节能洗选设备、200台重型掘进机、750型刮板输送机、500台井下水泥湿喷机、4000套矿用刮板输送机驱动链轮组件、稀土永磁电机、5万台永磁无刷电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轴承、高强度紧固件、表面处理中心、热处理中心、涂装中心、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门式起重机、石油套管、球磨离心铸管、轴承套圈等项目。
2018—2022年:支持天地奔牛、西北骏马、西北煤机等企业,开展系统集成和总装,提升主机装备制造产能,建成以煤矿机械为主的国家级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基地。
(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14—2015年:重点推进凯丰3万套汽车配件,力帆凯马10万辆整车生产线(一期),大地轮胎2010万条轮胎,金晶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等重点项目。
2016—2017年:启动建设600万件刹车盘、1万辆挂车、宽体排渣车、3000台小型挖掘机、1000台重型装载机等项目,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充装站、汽车缸体、缸盖、活塞、连杆、曲轴等发动机配套生产线,实施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前桥、后桥、转动轴等底盘生产线等项目。
2018—2022年:支持力帆凯马、君功汽车等企业,提高特种汽车整车生产能力,提升配套协作水平,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把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
2014—2015年:重点实施森源重工(二期)年产100万台(套)矿热炉炉体及除尘设备、300套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科行环保(二期)年产10万台(套)脱硫脱硝设备,南方环保(二期)年产30万台矿热炉设备,大林科技年产4万吨新型环保节能塑料建材等项目。
2016—2017年:重点引进建设年产110台(套)净化除尘环保设备、年产500台生物质型煤常压锅炉、电厂除尘设备制造加工、节能锅炉生产及组装、风能设备等项目。
2018—2022年:支持森源重工、科行环保、南方环保等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开发高效节能新产品,扩大规模,做大市场,把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大武口区、平罗县、市科技局、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3.电石化工产业。
2014—2015年:重点推进大地化工年产5.6万吨高强高模纤维、33万吨PVA续建、2万吨1,4丁二醇、5万吨丁基橡胶项目,英力特化工年产9万吨烧碱、12万吨氯乙烯、15万吨有机硅树脂、5万吨PE管材项目,大荣化工年产70万吨多功能药肥技改项目,兴平化工胍盐类、宝马化工医药原药、煜林化工氰胺技改、贝利特化工医药中间体等项目。淘汰电石企业6家、电石炉12台、落后产能34.7万吨。到2015年,电石产能控制在300.8万吨。
2016—2017年:引进建设年产1万吨聚乙烯醇纤维、年产100万吨化肥、年产5万吨顺酐、PVC产业园年产10万吨PVC异型材、6万吨PVC双壁波纹管、4万吨PVC低发泡板材、20万吨PVC管材/型材、4万吨聚碳酸酯、4万吨碳酸二甲酯、10万吨醋酸酯、20万吨醋酐等项目,力争建成投产。淘汰电石企业3家、电石炉10台、落后产能34.4万吨。到2017年,电石产能控制在272万吨。
2018—2022年:重点扶持大地、英力特、贝利特、煜林等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产业链完整的电石化工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惠农区、平罗县、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4.冶金产业。
2014—2015年:重点推进申银特钢300万吨特钢及10万吨不锈钢,新日恒力100万吨钢丝绳、钢绞线技改,参进宁宇达7万吨稀土合金循环化技改,吉元冶金10万吨镍铁合金循环化改造,福华冶金20万吨锰铁合金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实现投产达效。淘汰铁合金企业8家、矿热炉18台、落后产能18.95万吨。到2015年,铁合金产能控制在166万吨,钢铁产能控制在480万吨。
2016—2017年:引进建设140万吨宽厚板材生产线、冷轧不锈钢板材、含钒特钢生产线、年产12万吨低微碳锰微合金炉料、10万吨稀土硅钙合金等项目,推进特种合金矿热炉节能改造及余热发电。淘汰铁合金企业8家、矿热炉13台、落后产能12.8万吨。到2017年,铁合金产能控制在150万吨,钢铁产能控制在420万吨。
2018—2022年:培育壮大吉元冶金、福华冶金、惠义冶金、申银特钢等骨干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层次,形成特色冶金、特钢及制品及其下游产品的全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推进高端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惠农区、平罗县、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5.新能源产业。
2014—2015年:重点建设4.5MW分布式发电站、安能生物质发电、银晨太阳能中温集热制冷采暖成套系统研发制造及产业化、天润新能源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生产线、晋安光能年产2000吨单晶硅及切片续建、华仪风能风力发电设备功能部件、明阳集团风电装机容量200MW、太阳能装机容量200MW(一期)、中节能光伏大棚500MW(一期)、宁沪太阳能光伏幕墙等项目。
2016—2017年:推进30MWP光伏并网发电及100MW太阳能组件、明阳集团风电装机容量200MW及太阳能装机容量200MW(二期)、中节能光伏大棚500MW(二期)、年产300套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年产1000台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主轴、年产3万吨风力发电塔筒等重点项目。
2018—2022年:支持中节能、中电科、宁沪太阳能、盈谷实业新能源、银晨太阳能、天润新能源、华仪风能等重点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建设生产、销售、应用一体的光伏示范城市。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6.生物医药产业。
2014—2015年:推进台州医药产业园、丽珠医药产业园建设,实施年产7000吨四氢呋喃、7000吨L—苯丙氨酸、500吨卡那霉素、50万吨噻吩和L—乳酸及液体葡萄糖医药中间体等重点项目。
2016—2017年:重点引进建设1万吨黄原胶、5万吨赖氨酸和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聚乳酸、食品添加剂、肌醇系列药物、枸杞糖肽、生物乙烯、丁二酸等系列生物医药产品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力争达产达效。
2018—2022年:支持丽珠医药、新安化工、台州医药等重点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着力开发新产品,扩大成品药生产能力,逐步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惠农区、平罗县、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7.新型煤化工产业。
2014—2015年:推进大生生物科技年产60万吨生物质柴油、思科达生物医药年产1500吨2—氰基—3—甲基吡啶、墨星能源科技年产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凯添能源开发公司80万吨煤炭提质及尾气综合利用,以及360万吨兰炭、2.9万吨混合苯、6.7万吨叠合汽油、19.6万吨重质焦油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
2016—2017年:引进建设大型煤基多联产60万/年烯芳烃、10万吨/年合成氨、200MW发电及供热项目,组织实施南京红宝丽集团公司年产40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年产20万吨丙烯腈、240万吨焦化联产30万吨甲醇等重点项目。
2018—2022年:培育壮大墨星能源、西泰煤化工、红宝丽、凯添能源等重点企业,加大河东地区资源勘探力度,建设后备能源基地,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构建煤炭—电力—煤基烯烃—利废建材循环经济体系,壮大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市经济技术合作局
8.生产性服务业。
2014—2015年:完成申银物流、富海物流(二期)、宏泰商业广场项目建设和吉运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宁津产业园和宁津物流园项目,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工程咨询、成套设备等服务基地。
2016—2017年:推进宁津产业园和宁津物流园项目建设,完成申银物流、富海物流(二期)项目建设和吉运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工程承包、专业化维修等服务基地。
2018—2022年:大力发展设备维修、外协配套、技能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能源化工“金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市经济技术合作局、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惠农区、平罗县
9.生活性服务业。
(1)文化旅游业
2014—2015年:完成星海湖旅游景区观光塔、五七干校文化体验区和精品文化休闲区、贺兰山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景观大道、景观桥、水道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奇幻水韵夏宫、星辰沙滩等景点和部分商业街区以及贺兰山北武当生态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中华奇石文化城等项目。启动黑石峁岩画保护性开发。规划建设贺兰山阙为主题的忠义文化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打通旅游大通道。
2016—2017年:建成中华奇石文化城、星海湖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及奇幻水韵夏宫等景点和配套设施项目。完成环星海湖湖岸线整治、绿化、亮化工程及星辰沙滩等景点和部分商业街等建设。开发建设山地运动场地、水上运动城和贺兰山阙忠义文化景区,加快大学城、主题公园、星海水镇、生态绿岛等重点项目建设。
2018—2022年:完成环星海湖综合开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沙湖带动、环星海湖支撑的山水休闲文化旅游圈,形成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新格局。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环湖办、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2)现代商贸服务业
2014—2015年:推进环星海湖商业综合体、宏泰商业广场、惠农三产创业园、国际建材城等项目建设,加大百花市场、静安市场、富民市场、华欣商场、贺兰山百货大楼以及乡镇农贸市场等现有商业设施的改造。
2016—2017年:开发建设星海湖、沙湖等旅游区,打造黄河文化休闲度假村和美食酒吧、购物休闲、文化娱乐、花卉奇石等特色街区,培植一批名店、名吃、名街区和文化休闲娱乐度假村。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核心商圈、次级商业中心、区域性特色商贸中心和便民服务社区商业”四个层面建设,初步形成“51015”商业生活服务圈。
2018—2022年:以大武口区为中心,构筑宁夏北部中心商圈,建成辐射宁蒙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采购、贸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基地。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市环湖办、市发改委、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10.现代农业。
2014—2015年:建成农业科技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农业新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新品种试验基地,建成农作物种业、清真牛羊肉、生态水产、露地瓜菜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完成设施瓜菜、优质粮食、制种加工企业集团组建任务。建立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结盟发展体系,新培育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工建设信息服务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
2016—2017年:建成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科技专家公寓,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验收。完成4个特色产业园区的提标扩面工作,全面完成优质粮食、清真牛羊肉、设施瓜菜、生态水产、制种、枸杞、酿酒葡萄、奶牛等加工企业集团组建工作,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8家,新培育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018—2022年:做精做强优质粮食、清真牛羊肉、设施瓜菜、生态水产、制种、枸杞、葡萄酿酒、奶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优质种植业、发达养殖业、一流园艺业、先进加工业。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二)民生转型。
1.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2014—2015年:建设12个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惠农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石嘴山市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配齐乡镇(街道办事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将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纳入社会保险体系,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历史遗留的1.8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解决低收入矿工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问题,提高低保标准。
2016—2017年:建成12个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惠农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低保标准。
2018—2022年:夯实全民就业创业平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充分就业。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所有人员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所有人员实现应助尽助,救助水平稳步提高。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市残联、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2.棚户区改造。
2014—2015年:完成大武口区众安家园(四期),惠农区金融小区、吉兴城市经典小区,平罗县化肥厂小区、机砖厂小区、糖厂小区6个片区的改造;启动实施继红村工业区、总机修厂工矿棚户区等31个小区的改造工程。
2016—2017年:完成大武口区城区煤机厂棚户区等31个小区的改造,启动实施平罗县焦化厂、碳素厂片区和轴承厂、农机修造厂片区改造工程。
2018—2022年:完成平罗县焦化厂、碳素厂片区和轴承厂、农机修造厂片区改造。改造新增棚户区20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三)生态转型。
2014—2015年:实施惠农区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和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整理复垦工矿废弃地1万亩。实施贺兰山东麓与黄河堤防绿色通道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重要土壤污染风险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星海湖水域整治与环星海湖绿化工程、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开展太西电力公司等小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完成发电厂脱硝治理工程;实施第一、二中水厂和第一、二污水厂改造、三排石嘴山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大武口区集污管网扩建工程;新建扩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固废处置场,实施城镇垃圾收集、转运以及处置利用工程。
2016—2017年:重点实施石炭井一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力度,整理复垦工矿废弃地1.5万亩。继续实施贺兰山东麓与黄河堤防绿色通道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重要土壤污染风险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星海湖水域整治与环星海湖绿化工程、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完成小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实施发电企业脱硝治理工程。实施第三、四中水厂和污水厂改造以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集污管网扩建工程。建成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固废处置场,新建扩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工业固废处置场,实施城镇垃圾收集、转运以及处置利用工程,加强节能与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18—2022年:全面完成贺兰山东麓砂石粘土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和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整理复垦工矿废弃地1.5万亩。完成贺兰山东麓与黄河堤防绿色通道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重要土壤污染风险区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星海湖水域整治与环星海湖绿化工程、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全面完成发电厂脱硝治理工程。实施第五污水厂改造、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集污管网扩建工程。建成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工业固废处置场。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局
配合单位:市园林局、市水务局、市建设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市星瀚集团、市矿业集团
(四)城市功能完善。
1.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2014—2015年:启动大武口区隆湖老工业区、惠农区西河桥工业聚集区和煤矿生产生活区及平罗工业园区(涉煤企业)4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
2016—2017年:启动大武口区煤机厂老工业区、中色老工业区,惠农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滨、火车站街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红果子街区、长城街区),平罗县崇岗煤炭集中经营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涉煤企业)6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完成大武口区隆湖老工业区、惠农区西河桥工业聚集区和煤矿生产生活区及平罗工业园区(涉煤企业)4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2018—2022年:完成大武口区煤机厂老工业区、中色老工业区,惠农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滨、火车站街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红果子街区、长城街区),平罗县崇岗煤炭集中经营区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涉煤企业)6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责任单位: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
2.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014—2015年:完成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改扩建、石嘴山至银川同城化公路、惠农区同城化干道延伸段和陆港大道、平罗县城市道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藏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京藏高速至西线高速连接线、红果子高速出口至滨河大道、国道109线惠农段改线、红崖子黄河大桥及引道、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公路项目。
2016—2017年:启动北京至兰州动车组(石嘴山段)、新疆哈密至内蒙古包头铁路石嘴山连接线、大磴沟火车站战略装车点铁路专用线、临河(经石嘴山)至广西防城港铁路线、包头(经石嘴山)至广州铁路线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申银特钢铁路专用线、银西快铁石嘴山段、临策铁路石嘴山连接线等项目。完成京藏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京藏高速至西线高速连接线、红崖子黄河大桥及引道、红果子高速出口至滨河大道、国道109线惠农段改线、石嘴山黄河大桥改扩建等公路项目建设。启动宁夏沙湖支线机场、东乌铁路连接包兰铁路(石嘴山段)、301省道连接乌阿高速、沙湖支线机场连接高速路网、平罗黄河二桥、黄河石嘴山段航运等项目前期工作。
2018—2022年:开工建设宁夏沙湖支线机场、东乌铁路连接包兰铁路(石嘴山段)、301省道连接乌阿高速、沙湖支线机场连接高速路网、平罗黄河二桥、黄河石嘴山段航运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北京至兰州动车组(石嘴山段)、新疆哈密至内蒙古包头铁路石嘴山连接线、大磴沟火车站战略装车点铁路专用线、临河(经石嘴山)至广西防城港铁路线、包头(经石嘴山)至广州铁路线、石嘴山至银川至固原动车专线(石嘴山段)。完成申银特钢铁路专用线、银西快铁石嘴山段、临策铁路石嘴山连接线等项目。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务局、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市善道集团
3.城市设施建设。
2014—2015年:扩建和新建2所小学、3所初中。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三级甲等医院,扩大大武口、惠农、平罗的一级综合医院规模,在惠农新建1所40床位的专科医院。开工建设大武口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和大唐国际平罗火电项目(一期),新建和扩建变电站3座。新建平罗垃圾填埋场。改造第二、第三水厂给水设施。建设石嘴山无线宽带智慧城市。加强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016—2017年:扩建和新建2所小学、3所初中。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平罗新建1所40床位的专科医院。建成大武口电厂热电联产项目和大唐国际平罗火电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惠农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大唐国际平罗火电项目(二期),3座变电站建成投运。新建陶乐、沙湖垃圾填埋场。改造黄河水厂给水设施。改造第二中水厂中水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系统,石嘴山无线宽带智慧城市全面建成。实施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018—2022年:扩建和新建3所小学、4所初中。建成惠农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大唐国际平罗火电项目(二期),开工建设大唐国际平罗火电项目(三期)和平罗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和扩建变电站4座。新建红果子垃圾填埋场。改造红果子水厂和平罗县水厂给水设施,完成第二中水厂中水设施。敷设供热管网17公里,建设热力站15座。完成老旧小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责任单位:市城建局、市教体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局、市城管局、市环保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市星瀚集团、石嘴山供电公司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网络信息中心、电信石嘴山分公司、移动石嘴山分公司、联通石嘴山分公司
(五)科技与人才建设。
2014—2015年:建成煤炭行业高级技工人才资格认证中心。建设国家煤炭行业高级技术培训基地、宁夏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中心、高技能人才实训课程开发中心、专业技术经验交流中心、国内外专家对接平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石嘴山大学。
2016—2017年:建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煤炭行业高级技工人才资格认证中心和石嘴山大学,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课程开发中心、宁夏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中心、专业技术经验交流中心、国内外专家对接平台、国家煤炭行业高级技术培训基地。
2018—2022年:建成高技能人才实训课程开发中心、宁夏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中心、专业技术经验交流中心、国内外专家对接平台、国家煤炭行业高级技术培训基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市教体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优发展环境。
成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协调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出台实施细则,加强指导,分工负责,落实各项任务。各县、区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要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推进路线图、时间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时限目标、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做到责任到人,推进有序。领导小组建立考评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对各成员单位承担任务完成情况、资金落实和项目进展等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纳入市委、政府年度效能目标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惩。
(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以深化改革助推调整改造工作。围绕制约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和收费项目。加快推进未改制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已改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界重组和投资合作,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到2017年形成10—15个、2022年形成15—20个年产值突破30亿元的产业领军军团。加强创业扶持、科技平台、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尖、新、优”方向发展,为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产品配套,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以扩大开放拓展调整改造空间。抢抓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机遇,加快淄山工业园、宁津产业园、矿山机械装备园、科技孵化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填补空白型和梯度转移型项目,构建以产业集群促进调整改造的新格局。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全方位推进中阿合作,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抢抓“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机遇,争取惠农陆港口岸申报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强与天津口岸、新疆口岸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通江达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新通道。
(三)实施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支撑能力。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将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加强宁夏理工学院和石嘴山联合学院(石嘴山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宁夏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石嘴山联合学院(石嘴山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升级建设石嘴山大学,努力把石嘴山市打造成西北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企业后补助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在支持西北有色金属材料研究院等国家级技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碳基材料、矿山装备制造、特色冶金、电石氰胺及精细化工等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院地合作”计划,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完善聚集人才的体制机制,落实扶持相关政策,加大以才引才、招才引智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新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劝,并给予科技项目扶持。
(四)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政策支撑。
一是突出项目带动。抢抓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新机遇,把握政策扶持导向,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财力性转移支付、搬迁改造、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污染土地治理等专项资金支持,每年实施不少于100个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牵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从2014年起,在市财政每年安排的1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中,对老工业区企业改造升级、新型产业培育的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城区老工业区符合要求的搬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募集资金,用于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参与搬迁企业改制重组和城区老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和各类交易所上市,并给予相应奖励;
四是优化土地政策。对因搬迁改造被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企业,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按土地使用标准为其安排同类用途用地。改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要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规模和时序,向搬迁企业承接地倾斜。搬迁改造企业原址调整为工业遗产或文物保护区的,确保其搬迁建设用地。将已确定的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所在市辖区纳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宣传方式,强化政策宣传,加大舆论引导力度,综合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